您的位置:首页 > 政策法规 >
《四川省“十四五”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出台
www.panzhihuapeace.gov.cn 】 【 2022-05-18 09:43:21 】 【 来源:四川法治报

《四川省“十四五”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出台


2025年建成公共法律服务强省


  公共法律服务是政府公共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性、服务性和保障性工作。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对于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日前,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四川省“十四五”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记者看到,《规划》共7章30节,围绕夯实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基层基础、创新公共法律服务产品供给、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均衡发展、打造高能级公共法律服务业态等内容,明确了我省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发展格局和发展指标。

  

  有何特色亮点 相关负责人概括“五个首次”

  

  省司法厅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四川法治报记者采访时,用“五个首次”向记者介绍了《规划》的特色亮点。

  

  首次规划。首次规划了全省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发展格局。在纵向上,提出构建以省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为龙头、市(州)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为枢纽、县(市、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为支撑、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站为基础、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室为基点的公共法律服务网络,明确了五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的定位和作用。

  

  在横向上,与“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发展战略紧密结合,提出了服务成都平原经济区发展,将成都建设为全国公共法律服务示范城市,创建成德眉资同城化公共法律服务综合试验区;服务川南经济区一体化发展,深化内江、自贡公共法律服务同城化建设;服务川东北经济区振兴发展,建设公共法律服务助力乡村振兴示范区;服务攀西经济区转型升级发展,鼓励攀枝花建设公共法律服务数字转型试验区、凉山州建设公共法律服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示范区;服务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建设,鼓励甘孜、阿坝建设公共法律服务民族团结示范区。鼓励绵阳、乐山、宜宾、泸州、自贡、南充、达州打造区域公共法律服务示范区,支持雅安、遂宁、广安、巴中、攀枝花升级打造高标准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推动全省公共法律服务区域布局优化。

  

  首次定量。首次以定量的方式在《规划》中设立了公共法律服务发展指标。结合实际测算研究,在普法与依法治理、法律援助、人民调解法律服务、律师法律服务、公证法律服务、司法鉴定服务、仲裁法律服务、监狱公共法律服务、戒毒公共法律服务、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等十个方面设立了15项量化发展指标。这些发展指标具有较强的指向性、可操作性,总体在全国具有领先水平。

  

  首次围绕。首次围绕“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法律服务”的要求作了前瞻性规划。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天府中央法务区、成德眉资同城化、自贸试验区、乡村振兴等方面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前瞻性布局和系统谋划全省高能级公共法律服务建设。

  

  此外,该负责人告诉记者,《规划》首次拓展规划了具有四川特色的公共法律服务领域。结合四川实际,将加强监狱、戒毒系统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建设和高校、退役军人、重点寺庙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建设拓展纳入了规划,在全国独具特色。同时,《规划》还首次将公共法律服务重点事项以项目化的形式作了具体规划。对“完善公共法律服务基础设施条件”“提高普法工作质效”“法律援助提升行动”“创新升级新时代人民调解工作”“优化法律服务供给”“服务基层依法治理”“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均衡发展”“打造高能级公共法律服务业态”等重点事项,以项目化的形式作了具体规划。

  

  明确主要目标 2025年建成公共法律服务强省

  

  “十四五”时期,全省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深刻复杂变化的发展环境对公共法律服务作用发挥提出新要求。我国改革发展任务艰巨繁重,社会治理风险挑战增多,城乡形态深刻重塑、社会结构深刻变化、利益格局深刻调整,迫切需要充分发挥公共法律服务职能作用,不断提升治理效能。

  

  《规划》提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和省委系列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法律服务需求,加快推进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智能精准的全业务、全时空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持续增加和优化服务供给,稳步提升保障能力和水平,为推动新时代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要坚持三大基本原则,具体包括:系统推进,分类施策。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公共法律服务新格局,加强整体统筹、协调推进。根据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群众法律服务需求差异,因地制宜,分类推进,促进全省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人民至上,优质高效。始终把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优质、高效、便捷的公共法律服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法律服务需求,使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创新引领,科技赋能。充分发挥现代科技手段的重要作用,推动公共法律服务供给内容和供给模式的创新。依托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有效提升总体供给能力水平,实现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新发展。

  

  《规划》还明确了主要目标:到2025年,全面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智能精准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服务设施全面覆盖,服务网络互联互通,服务供给持续优化,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将四川建设成为公共法律服务强省,有效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法律服务需求,为2035年基本形成与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目标相适应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奠定坚实基础。

  

  夯实基层基础 加强平台建设 推进融合发展

  

  如何夯实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基层基础?根据《规划》,我省将加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平台)、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平台和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平台建设,并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融合发展,同时加强公共法律服务科技信息化建设。

  

  为此,我省将实行公共法律服务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工程、公共法律服务科技信息化工程,大力开展“枫桥式司法所”建设。“十四五”期间,我省将建设具有“线上线下法律咨询+办事、数据业务流程三网融合、全领域全时空全业务高效服务、高品质营商环境法治化保障、多语种各行业精准专业化服务、依法治省专家法律顾问团出力聚智、法律大数据综合分析研判、公共法律服务信息定向送达、对内对外服务流程跟踪督办”等九大功能的省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

  

  建设以“综合应用、基础支撑、决策研判”为核心框架的公共法律服务综合业务一体化平台。在全省建设一批高标准、规范化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室),打造100个公共法律服务智能自助服务样板,力争省级“枫桥式司法所”覆盖面达到10%以上,市级“枫桥式司法所”覆盖面达到30%以上,县(市、区)级“枫桥式司法所”覆盖面达到60%以上。

  

  创新产品供给 从八个方面给出具体“清单”

  

  《规划》从提升普法工作质效、加强法律援助工作、创新升级新时代人民调解工作、优化律师法律服务、拓展公证服务业务领域、推进司法鉴定行业高质量发展、深化仲裁机构改革发展、服务基层依法治理八个方面,创新公共法律服务产品供给给出了具体“清单”。

  

  记者看到,在提升普法工作质效方面,我省将开展宪法学习宣传教育工程、民法典学习宣传工程、公民法治素养提升工程和法治文化惠民工程等四大工程。法律援助提升计划。2025年全省规范化、标准化法律援助机构建成率90%以上。在广东省、浙江省、重庆市等川籍农民工集中地区打造。10家以上驻省外标准化法律援助工作(指导)站。在阿坝州、甘孜州、凉山州等地打造15个民族地区法律援助对口帮扶样板。

  

  实行人民调解能力提升工程,打造300个省级品牌调解工作室,打造50个标准化民族地区“双语型”人民调解组织,培育1000名金牌人民调解员,开展“百优调解专家团队”建设。

  

  优化法律服务供给方面,我省将实行四川律师品牌能力提升工程,打造一批专业化程度高、业务特色明显、区域影响力较强的品牌律师事务所,培育1500名律师行业专业人才。争创20家涉外法律服务示范机构,力争在境外新设5家律师事务所分支机构。实行公证机构能力提升行动,培育21个涉外公证等专业化品牌公证机构。实行司法鉴定机构高质量发展行动,培育15家通过国家级资质认证认可的司法鉴定机构,争创1家部级司法鉴定重点实验室。实行仲裁机构能力提升行动,打造5家信息化示范仲裁机构,培育1家享有良好声誉、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或区域代表性的仲裁机构。实行法律服务高端人才培育工程,培养法律服务领军人才100名,后备人才200名。

  

  实行基层治理能力提升工程。实施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提升行动,村(社区)法律顾问中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比例提升20%。实施村(社区)“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到2025年全省每个村(社区)有5名以上骨干“法律明白人”,每个村民小组(小区楼栋)至少有1名“法律明白人”。完成183个县级“智慧矫正中心”建设,构建数据一体化、管理智能化、移动互联化、指挥可视化的社区矫正新模式。实施公共法律服务志愿服务扩容工程,建立20支公共法律服务志愿队伍,吸引10000人成为公共法律服务志愿者。

  

  推进均衡发展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拓宽供给领域

  

  根据《规划》,我省将在“十四五”期间通过加强民族地区公共法律服务能力建设、推动公共法律服务区域协调发展、拓宽公共法律服务供给领域,进一步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均衡发展。

  

  其中,我省将实行民族地区公共服务能力提升行动。在民族地区打造20个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样板,开展远程法律服务。支持民族地区法律服务机构和人才建设,力争实现民族地区各县至少有1家律师事务所(有1名以上律师),1家公证处(有1名以上公证员)。在涉藏州县新建10个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样板,提升凉山彝区5个“爱之家”禁毒防艾法律服务工作站延伸帮扶能力。培育100名民族地区法律服务双语人才。

  

  实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公共法律服务协同发展工程。在川渝毗邻地区打造一批高标准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在遂潼川渝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先行区、泸永江融合发展示范区、川南渝西融合发展试验区等川渝毗邻地区合作平台内打造一批标志性法治文化阵地。

  

  实行公共法律服务拓展工程。在全省设立10个高校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打造15个标准化退役军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建成一批押犯监狱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实现戒毒场所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全覆盖,提升省内35个社区戒毒(康复)工作指导站服务水平;建立健全安置帮教工作师资库,积极组建一批社会帮教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队伍。

  

  实施服务民营经济能力提升工程。 每个县(市、区)组建1个“民营企业专项法律服务团”。在全省打造40个标准化、规范化的民营(外来)企业投诉服务工作站。乡村振兴公共法律服务提升工程。全省打造25个乡村振兴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平台)样板,100个乡村振兴公共法律服务站(室)样板。

  

  打造高能级服务业态 推动产业升级 培育法律服务集聚区

  

  为进一步打造高能级公共法律服务业态,《规划》提出要提升科技创新法律服务能级;建设天府中央法务区法律服务高地;加快成德眉资公共法律服务同城化建设;加强自由贸易试验区公共法律服务集成。建设成渝绵“创新金三角”法律服务平台。建设绵阳科技创新先行示范区高能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平台),设立科技创新法律服务专区,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自助式、一站式”公共法律服务。

  

  为此,我省将实行法律服务产业升级行动。以天府中央法务区为牵引,打造集公共法律服务、法治理论研究创新、法治论坛交流合作、法治文化教育培训、智慧法务等全链条涉法服务功能于一体的专业化、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创新集聚区,在全省培育3个法律服务集聚区。

  

  实行公共法律服务同城化工程,成德眉资打造信息互联、资源共享、集中受理、一站式解决问题的综合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实现与“12348”热线互联互通,“线上+线下”同步服务。构建成德眉资跨区域矛盾纠纷调处联动平台。在成都天府新区、德阳全面创新改革示范区、眉山现代服务业先行示范区、资阳临空服务区、自贡东部新城等地区打造10个公共法律服务同城化示范点。实行公共法律服务能级提升工程,重点培育10家服务创新驱动法律服务机构和100名服务创新驱动法律服务人才。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赵文)

编辑:景文军
中共攀枝花市委政法委员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