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高霞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唐万贵
为落实市委“两试引领、五市并进、共富共美”工作体系,充分发挥法治保障在共同富裕建设中的作用,不断增强群众法治意识,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法治氛围。4月27日,攀枝花市司法局联合市法学会、市律师协会、市法律援助中心、攀枝花公证处,组织律师、村(社区)法律顾问、公证员等15名普法团队员,分别前往盐边县新九镇、红格镇开展“法助共富 法护平安”法律服务活动,将法治触角延伸至基层法律服务“神经末梢”,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法治动能。
集市“问诊” 打造流动法治“服务点”
在新九镇、红格镇农贸市场,律师、公证员、村(社区)法律顾问现场“坐诊”,搭建“一站式”法律咨询点。针对土地权属争议、婚姻家庭纠纷、老年人权益保护、征地拆迁、继承公证、合同纠纷等法律问题,以“乡音土语”一对一解读法律关系,以“身边案例”剖析维权路径。
活动中,一位因邻里土地纠纷争议多年未决的村民激动地说:“听了律师的分析,才知道依法维权有这么多门道,再也不用‘闹脾气’‘走弯路’了!”
商铺“扫街” 筑牢商户法治“防护网”
普法团队携带《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四川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政策大礼包”,以“法治入铺·护航经营”为题,走访新九镇和红格镇餐饮、零售、药店等市场经营主体50余家。针对经营中常见的合同纠纷、消费者权益保护等问题,普法团队通过案例解析商标侵权、合同风险防控等,提升商户法律意识。
入户“送法” 夯实法治服务“根基石”
为扩大宣传覆盖面,普法团队入户走访,向村民发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律师事务所与法律咨询公司区别》《攀枝花市法律服务机构名录》等宣传资料,并结合近期高发的法律咨询公司诈骗、养老诈骗、非法集资等案例,提醒群众增强防范意识。宣传中,普法团队还向群众宣传 “掌上公共法律服务平台APP”,现场演示了“智慧法律服务”“法律文书模板”“即时问答”等操作流程,实现了“屏对屏”解纷、“点对点”普法,让法治服务从“线下跑”向“网上办”延伸,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据了解,此次宣传活动从集市到商铺,从线下到线上,从矛盾化解到护航法治化营商环境,让法治服务嵌入基层治理全链条。宣传活动中,共发放宣传资料1000余份,解答法律咨询50余人次,有效提升了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为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助力乡村振兴,攀枝花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区营造了良好的法治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