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仁和区法院关工委被中共攀枝花市仁和区委、攀枝花市仁和区人民政府评为仁和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近年来,该院关工委注重发挥审执工作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紧密结合关心切实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完善组织机制,务实开展关心下一代工作。区法院形成党总支统一领导、各部门各负其责、全院干警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由团支部牵总协调,切实保证关心下一代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设立未成年人案件审判庭,与刑事审判庭合署办公,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案件审判队伍建设和审判管理。积极推荐道德素养好、热心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退休同志成为仁和区“五老”宣讲团成员,已推荐2名退休同志,其中,2022年11月,王栋良同志被省关工委、省司法厅评为四川省青少年普法教育先进个人。
聚焦审判主业,扎实做好未成年人审判工作。区法院秉持“着眼于对少年儿童的救助与保护,其次在于预防和减少少年儿童犯罪,以保护社会”的未成年人审判宗旨开展审判工作。对于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坚持贯彻“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和“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原则;对于涉及侵犯未成年人权益案件,坚决依法严惩,宣示“侵害孩子者,必严惩不贷”的态度立场;针对未成年人案件办理中发现的共性问题,有建设性地向有关部门和单位发出司法建议,发出相关司法建议2份,均引起相关单位高度重视,并得到积极回复。
延展司法职能,积极开展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区法院坚持将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工作作为关心下一代工作和案件审判工作的重心之一,通过微信公众号等媒体不定期对外发布涉未成年人保护的各类法律法规和新闻信息,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精心选派8名资深法官担任辖区内学校法治副校长,不定期开展送法进校园活动,共建平安法治校园。同德人民法庭以家事案件和涉未成年人纠纷案件为宣传教育重点,通过对在校学生进行普法教育,把学校和学生作为联系法庭和家庭的纽带,及时了解、参与、跟进在校学生家事纠纷等情况,邀请老师作为特邀调解员,以家长说事,老师讲理,法官普法的形式,构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推进辖区普法宣传和诉源治理工作,倾力打造 “童心·同德”法庭特色品牌,其“精准滴灌·护园爱苗”普法宣传模式被省法院刊载推广。
拓宽关爱渠道,关心关怀困难未成年人成长。区法院高度重视对未成年被害人的帮扶救助力度,严格贯彻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原则,制定出台《关于在涉未成年人案件中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实施意见》。结合审理的一起未成年人案件中发现的被害未成年人家庭教育及监护缺位的问题,依法向被害未成年人的父母发出《家庭教育指导令》,并由专业法官跟进了解被害未成年人身心状况,引导监护人采取措施对其开展心理疏导对被害人进行健康上网和防欺凌、防性侵等方面的安全知识教育,增强其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曾宇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