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攀枝花市妇联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通过建强“花城联姐”工作室家事纠纷源头化解主阵地,家事法庭诉调对接解决家事纠纷“疑难杂症”,部门联动维权同心共治,凝聚家事纠纷调解的强大力量,构筑家事纠纷调解新格局。
聚焦源头化解 建强“花城联姐”主阵地
“线下+线上”双阵地发挥名品效应。线下,建立“天府幸福家·花城联姐”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工作室76个,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志愿服务”方式,组建律师、心理咨询师、婚姻家庭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社工师等五支专业化维权队伍,积极开展法律援助、信访接待、心理关爱等服务工作。目前共调解案件10000余件(次),群众满意率达90%以上,群众认可度和权威性日渐提高。线上,对微信公众号“花城幸福家”进行改版,增设巾帼之声、幸福之家等子项目10个,推出“花城联姐微普法”121期,不定期开展普法知识竞答,实现普法教育扩散效应,切实提高广大妇女依法维权能力。
“纵推+横扩”双维度织密调解网络。纵向织密市、县、乡、村四级调解网络,依托城乡婚姻家庭辅导室,开设婚前辅导教育,预防婚姻家庭矛盾纠纷;结合一村(社区)配备一法律顾问工作,将“花城联姐”工作室覆盖到村(社区);积极推动婚姻家庭矛盾纠纷调解工作融入攀枝花市智慧城市运营中心智慧平台,实现信息互通,网络全覆盖。横向抓实网格化服务管理,积极推动妇联执委和社区“网格员”双向任职,将婚姻家庭纠纷排查、未成年人保护、家庭工作等融入社区网格化日常工作,及时掌握涉及妇女儿童权益的动态信息,积极协调各方力量,争取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阶段。截至目前,全市有242名执委担任了社区“网格员”。
“规定+自选”双动作提高服务质量。做好规定动作,依托妇女之家、维权站点、基层综治中心、人民调解委员会等现有场地设立“花城联姐”婚调室,建立完善婚调工作制度,推动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工作规范化。丰富自选动作,多元化吸纳和建立调解工作人才队伍,形成了以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带动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心理关爱辅导+家庭教育的工作模式,依法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仁和区“花城联姐”婚调室吸纳退休妇联干部、退休法官作为调解志愿者,建立了“独办+联办”调解模式,研究解决维权问题;米易县“花城联姐”婚调室成立维权服务志愿队,建立公益服务微信群开展“随手调”,做实源头维权。
聚焦诉调对接 解决家事纠纷“疑难杂症”
“情理兼顾+团队合作”转变服务方式。家事案件通常情感纠葛复杂,除了传统的司法服务,还需要大量的矛盾调和、情绪安抚、心理疏导等工作。妇联积极配合家事审判工作,定期参加联席会议,做好释法析理、心理疏导等工作,切实解决当事人诉求,调和当事人纷争;依托社会组织力量,引入专业的家事调解员开展诉前调解,帮助解决婚姻家庭纠纷,定期开展公益沙龙和案例学习,提高当事人矛盾处理能力,切实保障婚姻家庭稳定和谐。
“家庭式+族长调”突出调解效果。以“和”为主旋律,以“家”为着力点,积极在案件审理、心理调适、多元调解等于一体的“家庭式”场所,发挥女性优势,打好“亲情牌”,参与疏解对立情绪。在农村地区因地制宜开展少数民族家事纠纷化解工作中,将少数民族中的族长、村妇联主席、妇女小组长等作为特邀调解员,积极探索既符合法理又符合少数民族风俗的调解方式,破解“习俗之别”的困境,进一步提高调解成功率。
“流动法庭+巡回审判”强化宣传教育。法院设置“流动法庭”开展便民审理工作时,当地女性人民陪审员按照“调解贯通、关门开庭、注重感情修复和保护弱势家庭成员利益”四个原则,坚持调判结合,促进家事纠纷“案结、事了、人和”,同时以生动形象的法治宣传教育“坝坝课堂”,以案释法,强化法治宣传教育效果,促进调解结案。五年来,攀枝花市2家家事审判改革试点法庭共受理家事案件2667件,审结2610件。其中调解结案1341件,调解率51.38%,撤诉结案450件,撤诉率17.24%。
聚焦联动维权 打好多元化解“组合拳”
机制协同凝聚工作合力。主动争取将婚姻家庭纠纷调解组织建设纳入全市大调解体系之中,联合政法委、法院、公安、民政、司法等部门成立攀枝花市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各司其职、对接有序、协作联动的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工作格局。加强与司法部门的联系,共同推进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组织建设、业务对接,有效提高婚姻家庭纠纷调解的司法确认率。加强与法院系统司法调解的对接,共同做好诉前调解和诉中调解,并对接好调解书的司法确认工作。加强与民政部门创新婚姻家庭辅导教育工作模式的对接,成立婚姻家庭辅导室,深入开展婚前教育辅导,共同做好婚姻家庭纠纷在不同阶段的调解。
防调结合突出维权实效。以加强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工作为切入点,坚持防调结合、以防为主的方针,将纠纷调解与普法宣传、法律服务、法律援助、平安创建结合起来。结合“八五”普法,利用“三八”维权周、“11.25”反家暴日等重大时间节点,广泛宣传与婚姻家庭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引导妇女群众和家庭成员树立正确的婚姻观、家庭观,提高家庭成员的法律素养和调适婚姻家庭关系的能力。畅通妇女诉求渠道,认真落实信访工作制度,着力加强信访工作,加大对成因复杂、排査难度大、发展快、易激化的婚姻家庭纠纷的调处力度,2022年上半年受理“12338”维权心理热线来电101件次。
常态关爱延伸工作触角。针对部分家庭中存在的问题隐患,妇联进一步延伸工作触角,常态化开展关心关爱,防患于未然。宣传动员广大爱心志愿者与困境儿童、留守儿童结对开展帮扶活动,建立联系对接机制,为结对帮扶人提供心理疏导、亲情关爱、权益维护、课业辅导等服务,近年来累计结对500余对。积极发动公益组织、爱心企业等社会力量,实施“情暖童心”“家庭成长计划”等公益项目,常态化开展法治教育、走访慰问,做好失足青少年帮扶帮教、困难儿童帮扶等工作。通过集体辅导、一对一专题辅导等形式对特殊家庭开展家庭教育辅导,帮助特殊家庭家长走出教育误区,避免矛盾激化。
攀枝花市妇联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