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写绿水青山新画卷
攀枝花市东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综述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实施绿色低碳战略、积极探索“双碳”实现路径、建设生态环境友好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布局之年。攀枝花市东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市委“一三三三”总体发展战略,强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积极进展,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全区生态文明建设迈开新步伐、取得新成效。
擦亮“绿”的底色,筑牢生态屏障。一是加强生态环境治理。深入开展饮用水源地、沿江固体废物和小矿山小洗选专项清理行动,对鼎星、杰迪等15家企业固体废物违法倾倒等行为进行立案调查,全力维护沿江生态环境安全。二是积极抢抓政策机遇。争取上级生态环境领域内专项资金3.4亿元,实施建设攀钢烧结烟气脱硝、马家田入江口系统整治工程等20余个生态环境类项目,加速提升沿江生态环境质量。三是全力加快生态修复。持续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完成尖山排土场废弃矿山1384亩生态修复,覆土20万余方,栽种绿植4.9万余株,播撒草种65.7万平方米,植被恢复与绿化共计90.3公顷,沿江生态修复成效进一步巩固。
孕育“绿”的产业,推进绿色转型。一是持续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高精度高性能管材轧制生产线、银山钛钢等重大产业化项目加快建设,钢铁延伸加工业取得实质性突破,全国首例抗菌纯钛厨刀成功投产,钛金属深加工产业提质升级,工业稳步向中高端迈进。二是科学合理优化产业布局。启动五道河至马家湾区域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规划,整合园区选矿企业,探索矿产资源集中循环开发利用,推动区域污染物排放总量进一步减少。三是加快推动绿色产业发展。抢抓清洁能源产业发展机遇,积极引进钒电池、大型充电桩、光伏发电项目。川港燃气天然气管道、高梁坪工业园集中式LNG气化站清洁能源替代等项目加快推进,银江水电站提前1年实现大江截流,目伦公司锂电池负极材料升级投产,新能源产业实现从无到有的跨越。
增强“绿”的成效,提升环境质量。一是空气质量明显提高。狠抓攀钢钒公司焦炉节能改造、高炉除尘系统升级改造等污染深度治理项目推进,大气6项监测指标全部达标,完成市级下达的空气质量常态化管控目标;四十中小省级考核空气质量监测点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6.8%,较2020年提升0.5%,环境空气综合指数在全省排名较2020年上升3位。二是地表水环境持续优良。创新推出“河(湖)长制”+“警长制”+“沟长制”,69个排污口实现监管全覆盖,城市建成区内黑臭水体全面清除,地表水国控考核断面水质稳定达到II类以上,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连续五年保持100%,水环境质量全省排名第二。三是土壤污染防治有序有效。争取中央资金700余万元完成东源锌业地块修复和辖区41个疑似污染地块的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辖区土壤环境质量总体可控,安全利用率达90%以上。
生态兴则文明兴。2022年,东区将持续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市局党组“一二二五”总体布局,脚踏实地、迎难而上,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以生态文明之光照耀前行道路,坚定信心、振奋精神、锐意进取,深入打好升级版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力打造友好生态环境,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杨丰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