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东区检察院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紧紧围绕区域中心工作,聚焦检察工作重点、难点和着力点,持续深化“先锋东检”党建品牌,提升队伍“三力”,助推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坚持思想铸魂,提升凝聚力
始终坚持党对检察工作的绝对领导,以思想统领为抓手,提升检察干警“三度”。一是掌握政治理论有厚度。将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队伍思想建设首位,积极构建以“第一议题”、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为根本抓手,“三会一课”为基本路径,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等为有力保障的政治学习大格局。依托学习强国、中国检察教育培训网络学院、学法考法平台及党支部微信群等,每周发布学习参考目录,定期开展学习感悟交流,举办党建知识竞赛,更新党建文化主题墙等,营造浓厚学习氛围。二是坚定理想信念有纯度。坚持党组领学、支部带学、个人自学、培训深学、宣传促学。党员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开展“检察长讲党课”2场、“支部书记微党课”4次。结合区域特点,以重大节点为背景,组织极具特色的“沉浸式”党建活动,如现场廉政党课、过集体政治生日、参观二滩建设展览馆、寻访大田会议旧址,瞻仰盐边县烈士陵园等,举办第九届初心分享会、五场检察官小课堂,每周一次集中借阅书籍,每月一次集中观影,强化党性修养,深植“公仆意识”。三是涵养自身本领有深度。召开党总支及党支部换届选举大会,选举产生新一届党总支及4个党支部委员会,预备党员转正3人,有效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经世网安”“益路阳光”“护未先锋”等党员办案团队积极能动履职,上半年向最高检申报课题1件,向市检察院、法学会等申报课题4件,打造典型案例8件被省、市检察院认可。转变以往个案监督思维,强化类案监督,挖掘共性问题,办理首例行政裁判结果监督案件,提请抗诉获市检察院采纳,工作成效显著提升。先后获得全省检察机关基层院建设工作典型、全省优秀检察文化品牌、全省十佳公诉人等各类荣誉表彰29项。
注重知行合一,提升保障力
以党建为引领,在青年干警培育、案件办理质效、转变办案理念上持续发力,为检察工作增添“三色”。一是抓“蓝鹰计划”,为检察工作打“底色”。制定“分层分段式”青年干警培育计划,组建“导师团”“智囊团”,以老带新助青年干警成长成才,提升检察队伍整体素能。二是抓案件质效,为检察工作提“成色”。党务检务双向对接、互促共融,以求极致的标准把人民群众身边的每一个“小案”当成“天大的案件”办准办好,其中王某非法持有枪支案、对李某诉公安机关行政处罚审判程序监督案检察建议书被最高检、省检察院采用;严某等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系列案、黄某等人掩饰、隐瞒犯罪所得案等被市院采用。三是抓创新试点,为检察工作增“亮色”。申报的“轻伤害案件多元化矛盾化解机制”“探索建立不诉案件‘刑行衔接’机制”创新项目及“探索社区矫正对象帮扶途径,助力共同富裕试验区建设”试点工作被市院认可,其中,创新项目“轻伤害案件多元化矛盾化解机制”已向省检察院进行申报。努力推进检察工作现代化,被省检察院确定为全市唯一一家数字检察工作基层联系点,积极探索构建“虚假诉讼套取住房公积金”大数据监督模型。院党组提出升级“木棉花开”检察文化品牌影响力,以保护“一老一小”为主题,倾力打造“检护朝夕”检察文化新品牌。
强化司法为民,提升执行力
深化党建赋能,以“三个守护”推动司法为民落到实处。一是守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突出整治非法添加食品添加剂、销售过期药品等行为,严厉打击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犯罪,为消费者挽回损失550余万元。“司法救助+社会救助”携手发力,助推共同富裕试验区建设。用法治力量护卫弱势群体、特殊群体,支持提起民事诉讼20件。用心用情做实群众信访件件有回复,实行首次信访案件全部由院领导包案办理制度。积极做好成都大运会信访维稳工作,助力创建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区。二是守护辖区和谐平安。持续促进生态环境向好向善,着力加强金沙江流域执法司法协作,建立“检察长+河长”协作机制,全面推进长江上游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以遏制和减少犯罪为目的,主动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等开展法治宣传24次,有效提升全民法治意识。三是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严惩性侵、暴力伤害等侵害未成年人犯罪22人。积极推进未成年人“四大检察”综合履职,加强未成年人综合司法保护。联合社区设立“木棉花开”家庭教育指导站,推动家庭教育责任落实,构建未成年人家庭支持体系。引入值班律师、志愿者、家庭教育指导师、心理辅导师等专业力量共同参与未成年人认罪认罚、跟踪帮教、法治教育、心理疏导等工作,做到专业化办案和社会化支持相结合,营造全社会关爱保护未成年人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