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法治花城 >
盐边县: 共建共治共享 绘就民族团结新画卷
www.panzhihuapeace.gov.cn 】 【 2022-09-17 16:28:41 】 【 来源:盐边融媒

  金秋九月,丰收在即,又是一年石榴红。

  

  “有事就找‘石榴籽’。”位于攀枝花市盐边县北部的渔门镇,今年初挂牌成立的盐边县人民法院渔门法庭“石榴籽”调解室,成为当地居民解决矛盾纠纷的新选择,这是盐边县加快法治与发展融合,构建全民共建共治共享城乡基层治理体系的生动实践,也是盐边县构建“民族团结一家亲”的一个切片。

  

微信图片_20220917162510.jpg

盐边县人民法院石榴籽调解室挂牌成立(攀枝花市中级人民法院供图)

  

  盐边县古称“大笮”,是一个多民族杂居县,在辖区326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彝、傈僳、纳西(摩梭人)、苗、傣、回等30个少数民族6万余人,占全县户籍人口数的近三成,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被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民族团结新画卷在此铺展。

  

  创新基层治理模式

  

  “乡村要振兴,和谐是保障!”彝族汉子刘万辉,是“石榴籽”调解室的负责人,也是渔门法庭的驻庭调解员。

  

  像刘万辉这样的“石榴籽”调解员,渔门法庭共聘请了14名,均是德高望重的少数民族村民和当地群众信任度较高的村委干部。他们既了解当地的民风习俗,又有一定的法律基础,在案件进入诉讼程序前,“石榴籽”调解员先行参与案件调解,能够减轻群众诉累,缓解法庭办案压力。

  

  据了解,“石榴籽”调解室成立后,把维护和谐稳定作为重中之重的任务去抓,为群众提供“一站式”解纷服务,形成无缝衔接诉调对接机制。

  

“石榴籽”调解员参与案件调解

  

  为进一步做好社会和谐稳定答卷,盐边县不断创新基层治理模式,覆盖全县12个乡镇、88个村(居)的“村(居)遵法评理会”,则是盐边县探索基层矛盾纠纷化解的又一重要载体。

  

  “坚持矛盾不上交,构建和睦的邻里关系、和顺的经济往来、和谐的社会环境。“盐边县民族宗教事务局相关负责人说,盐边县以依法治县为核心,调动全县1199名遵法评理员的主观能动性,加快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基本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居),大事不出乡镇”的基层治理体系建设。

  

  此外,还以乡风文明建设为切入点,将反对天价彩礼、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等内容纳入全县88个民族村(社区)村规民约,打造温泉彝族乡野麻地村、格萨拉彝族乡大湾村等4个移风易俗示范点,推动全县城乡基层形成崇尚丧事简办、婚事新办的良好风尚。

  

  深挖民族特色文化

  

  “傈僳族的祖先是用什么打猎呢?”“他们身上穿的衣服是用什么制作的呢?”……位于盐边县红果彝族乡三滩村的傈僳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中心,每到暑假就会聚集不少对民族特色文化充满好奇的“小游客”,现场感受傈僳族非遗文化的魅力。

  

微信图片_20220917162524.jpg

盐边县傈僳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中心

  

  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传承发展基地,近年来,该传习中心持续开展非遗静态文物展、活态文化传承体验等活动,打造成为一个集非遗展示、传习、体验一体的文化景点,吸引更多年轻一代加入到民族特色文化的传承和保护行动。

  

  傈僳族姑娘谷艳就是其中之一。留学归来,谷艳回到家乡盐边县红果乡三滩村,接过传承、推广傈僳族文化的接力棒,开启“背着”傈僳族文化行走的旅程,在传习中心设置了“阿木诗依”设计工作室,探索“非遗+文创+文旅+农产品”传承发展,让前来三滩村的游客品尝不一样的特色饮食、体验不一样的民族文化、带走不一样的旅游产品。

  

  完善“盐边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媒体数据库”;建设傈僳族、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中心;打造联合村、古德村民俗古村落;注重发展民族体育精神……民族文化的脉动,在笮山若水间怦然跳跃。

  

  近年来,盐边县依托自身丰富的资源和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弘扬非遗文化精神,推动非物质遗产文化高质量发展,通过传习所建设,倾力打造盐边民族文化品牌,营造民族团结浓厚氛围,为构建和谐、平等的民族关系奠定坚实基础。

  

  赋能特色产业发展

  

  走进盐边县格萨拉乡古德村,从烧烤广场向西望去,不远处有一排整齐的平房引人注目,这就是“麽些人历史文化微博物馆”。博物馆内还陈列有当地的农产品,既展示特色物产,又带动村民增收。

  

微信图片_20220917162532.jpg

古德村麽些人古村落  周毅摄

  

  在古村落穿行,滴水景观、盼归台、牛栏油茶馆、沿河步道等旅游景点,构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借助得天独厚的自然人文资源,古德村加快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大力发展蚕桑、青椒种植和牛、羊养殖产业。2021年,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近两万元。

  

  近年来,盐边县持续以乡村振兴为主线,以项目为抓手,大力发展民族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培育支柱产业,不断丰富发展的内生动力,初步实现“一乡一特、一村一品”经济的支撑,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得不断完善,产业结构调整得逐步优化,为乡村振兴发展注入新动能。

  

微信图片_20220917162539.jpg

古德村 苏波摄

  

  如今,错落有致的民居、风情浓郁的彩绘、宽敞整洁的道路、美丽怡人的自然风光,以及多点开花的产业发展,留住更多人的乡愁。

编辑:景文军
中共攀枝花市委政法委员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