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策法规 >
《攀枝花市人大常委会立法后评估办法》正式施行
www.panzhihuapeace.gov.cn 】 【 2025-08-01 09:59:34 】 【 来源:攀枝花发布

  近日,《攀枝花市人大常委会立法后评估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正式施行,旨在通过科学评估检验地方性法规质量、促进法规有效实施,为地方性法规的“立改废”提供重要参考和依据,标志我市地方立法制度进一步完善。

  

  回应地方立法需求,填补制度空白

  

  地方性法规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实施性、补充性和探索性功能。自2015年获得地方立法权以来,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共制定10部地方性法规。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国家法治体系的不断完善,迫切需要对这些制定实施的地方性法规的立法质量、实施情况以及是否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进行全面、科学评估。《办法》的施行,填补了我市地方立法工作制度建设上的空白,有利于做好地方立法“后半篇文章”。

  

  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凝聚多方共识

  

  据了解,《办法》结合我市立法工作实际,充分借鉴外地的经验做法,重点围绕评估主体、程序、内容等关键问题开展深入研究。在起草过程中,市人大常委会认真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要求,充分征求市人大各专工委、各县(区)人大常委会、市人大代表、基层立法联系点意见,并根据收集到的修改意见和建议,对《办法》进行修改完善,确保制度的科学性、民主性和可操作性。

  

  聚焦规范开展评估,构建制度支撑

  

  《办法》共十四条,对立法后评估“评什么”“谁来评”“怎么评”以及成果“如何用”作出全面规范。评估主体明确由市人大常委会统筹,市人大专门委员会、常委会工作机构为牵头组织单位,同时细化各相关单位的职责分工。评估内容聚焦法规的合法性、合理性、可操作性等六大维度。评估程序设置方案拟定、工作组组建、实施评估、报告形成四个步骤,强化结果运用,明确立法后评估报告提出的执法建议有关部门应当及时研究办理,对地方性法规修改或废止建议依照法定程序处理。市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立法后评估制度的建立,正是为了及时发现地方立法和地方性法规实施中的短板。通过立法后评估对地方性法规的立法质量、实施效果等进行全面“体检”,查找地方性法规本身制度设计的缺陷与不足,检验地方立法是否达到预期目的,能为地方性法规的修改、废止提供重要参考和依据,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精准有力的法治供给。

编辑:景文军
中共攀枝花市委政法委员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