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以案说法 >
小心!假警察盯上初中生,21万瞬间没了
www.panzhihuapeace.gov.cn 】 【 2025-09-16 09:12:25 】 【 来源:法治四川APP

  在这个信息飞速流转的时代,诈骗手段也在不断“更新换代”,让人防不胜防。近日,攀枝花市仁和辖区就发生了一起令人揪心的网络诈骗案,一名初中生被假警察盯上,21万元巨款瞬间打了水漂。

  

  陌生“警察”突然加好友,初中生慌了

  

  赵某是一名正值青春的初中生,平时也会使用社交软件。一天,他收到一个陌生QQ账号的好友申请,头像赫然是一位身着警服的形象,备注信息写着“你已涉嫌诈骗,请配合调查”。好奇心作祟,加上对警察身份的天然敬畏,赵某通过了好友申请。

  

  紧接着,对方发来两份所谓的“处罚决定书”,言辞凿凿地称赵某涉嫌参与一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还威胁道:“若不及时‘洗清嫌疑’,将影响今后升学。”

  

  涉世未深的赵某一下就慌了神,脑海中不断浮现出自己因所谓“犯罪”而前途尽毁的画面,一时乱了阵脚,赶忙询问对方如何消除嫌疑。

  

  深夜转账21万,家人浑然不知

  

  对方见赵某上钩,便谎称只需向“公安机关指定账户”转账,就能解决问题。

  

  到了深夜,赵某趁家人都沉浸在梦乡,偷偷拿起母亲的手机,按照对方的指示,分三次向指定账户转账,共计21万元。在转账的那一刻,他或许还抱着尽快解决麻烦、回归正常生活的幻想,却不知自己已落入了诈骗分子精心编织的陷阱。

  

  第二天清晨,赵某母亲像往常一样拿起手机查看,却发现了多笔转账记录,顿时心里“咯噔”一下。在母亲的再三追问下,赵某才哭着说出了事情的经过。母亲这才如梦初醒,意识到孩子遭遇了诈骗,心急如焚的她立刻选择了报警。

  

  警方提醒:守护孩子,筑牢反诈防线

  

  这起案件并非个例,近期不法分子将“黑手”伸向中小学生,利用他们心智不成熟、易被恐吓的弱点,通过社交软件、游戏平台等实施诈骗 。面对此类情况,家长要给予孩子更多的关心和陪伴,告诉孩子无论是网络世界还是现实生活中,一旦遇到威胁、恐吓,千万别独自应对,第一时间向家长、公安机关求助才是正途。

  

  日常也要多留意孩子的异常行为,比如长时间躲在房间角落偷偷摆弄手机。同时,家长自身也要提高警惕,关闭“免密支付”,支付密码绝不能让孩子知晓,防止孩子在受到哄骗、胁迫时被诈骗分子利用。

  

  在这个复杂的网络环境中,保护好孩子,让他们远离诈骗的伤害,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仁和公安宣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唐万贵

编辑:景文军
中共攀枝花市委政法委员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