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中小学生秋季开学之际,为进一步深化辖区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增强中小学生法治观念与规则意识,近日,仁和区法院同德法庭精心组织辖区中小学生走进法庭,开展一场别开生面的“模拟法庭”活动。通过“沉浸式”角色扮演与专业法律指引,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司法程序、领悟法治精神,为青春筑牢法治基石。
庭前导学:明角色、守规则,筑牢模拟根基
活动伊始,法官结合真实案例,为学生们系统讲解了法庭组成人员的角色定位——从审判长、审判员、人民陪审员的居中裁判职责,到原被告双方的举证、质证权利,再到律师的代理义务与书记员的记录规范,确保每个角色的权责清晰可感。同时,法官重点解读了法庭纪律,如发言需经审判长许可、不得喧哗、证据提交需符合法定形式等,引导学生们理解“程序正义”的核心意义,为模拟庭审的规范开展奠定基础。
庭审模拟:着法袍、入角色,体验司法流程
随着审判长一声清脆的法槌声,模拟庭审正式开始。此次模拟案件选取贴近校园生活的“未成年人财产纠纷”案例,学生们分别扮演审判长、审判员、人民陪审员、原告、被告、律师及书记员等角色。扮演审判员的学生身着法袍,端坐审判席,神情严肃地主持庭审;“律师”们身着律师袍,围绕案件焦点展开辩论,条理清晰地陈述代理意见;原被告双方则有序举证、质证,充分表达自身诉求。整个过程严格遵循“开庭审理—法庭调查—法庭辩论—最后陈述”的法定流程,举手投足间尽显对司法程序的尊重,真实还原了法庭审理的庄严与规范。
法庭内,法槌声、辩论声交织,学生们在角色代入中不仅熟悉了司法程序,更深刻体会到“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司法原则。
庭后点评:传精神、促成长,深化法治认知
模拟庭审结束后,法官对活动进行了细致点评,肯定了学生们在角色演绎中展现的规则意识与逻辑思维,同时结合案件细节,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关于未成年人权益保护、财产所有权等相关法律知识,明确“法律既保护权利,也规范行为”的内涵。
法官寄语全体学生:“模拟法庭虽小,却是法治精神的缩影。希望同学们能将今天的体验转化为对法律的敬畏,在今后的生活中既懂得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也学会用规则约束自身行为,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新时代青少年。”
此次“模拟法庭”活动是同德法庭创新法治宣传形式的生动实践。通过将“法庭”变为“课堂”,将“法律条文”化为“鲜活案例”,让抽象的法治精神具象化、生活化,有效提升了辖区中小学生的法治素养。下一步,仁和区法院将持续深耕青少年法治教育,常态化开展“法庭开放日”“法治副校长进校园”等活动,以司法力量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为建设平安校园贡献力量。
王瑶玥 丰林鑫